云克隆试剂盒参与肺腺癌全景组学研究荣登《Cell》

2020年7月9日,国际顶级学术刊物《Cell》正式发表了由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大规模临床肺腺癌蛋白质组草图的绘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谭敏佳研究员团队联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贺福初院士团队、汪宜研究员团队,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院士、肖汀研究员团队,上海交通大学李婧教授等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对肺腺癌开展了大规模、高通量、系统性的全景组学研究。

研究介绍:


肺癌是世界上发生和死亡数最高的癌症,其五年生存率不到20%。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占肺恶性肿瘤的40%。肺腺癌最常见的诱因是吸烟,但是近年来没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数量急速上升,这表明除吸烟外的诱因也十分重要。过去的十年间,研究发现了许多致使肺腺癌发生的基因,其中最常见的体细胞突变基因是 TP53KRASKEAP1STK11EGFR。尽管目前已经有许多针对肺腺癌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缺少对关键信号通路上突变基因的研究,大部分肺腺癌不能进行靶向治疗。

研究对103位肺腺癌患者的肿瘤及其癌旁组织进行取样,利用蛋白组学,磷酸化蛋白组学和基因组学进行整合分析以探究肺腺癌遗传变异与转录翻译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蛋白质组表达谱数据将肺腺癌分为三个蛋白质组亚型(I型、II型、III型)。其中,I型与细胞代谢和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临床信息显示该型主要为临床早期人群,并且预后最为良好;III型与细胞稳态及增殖密切相关,其主要为临床中后期人群,呈现出肿瘤分化程度较低,基因突变负荷较高等特征,并且预后最差;II型则是I型和III型的过渡状态,这部分人群预后程度介于I型和III型之间。结合磷酸化修饰谱数据分析,此项研究还揭示不同亚型群体间激酶活性的特征,为肺腺癌的更精准分型和治疗提供依据。为了进一步探索研究工作在肺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此研究还筛选到27个具有血清学检测价值的肺腺癌潜在预后标志物及若干个针对肺腺癌以及其特定突变亚型的潜在药物靶标。通过对代表性标志物HSP90b进行较大规模的独立人群的血浆样本确证,发现其蛋白质浓度与肺腺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这些研究结果为肺腺癌的病理机制解析、精准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科学线索和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