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文献导读

2021年2月23日,来自印度尼西亚丹格朗佩利塔哈拉潘大学医学院的Feanky Hartono教授及其团段在Annals of Medicine Surgery上发表了题为Trauma magnitude of the meta-epyphyseal cancellous affffects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the dynamic of Collagen I, Collagen IV, Tissue factor, P-Selectin and Nitric Oxide in the thrombus formation following hip and knee surgeries的文章。该文章探讨了生物标志物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研究介绍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DVT的特征是静脉高压、腿部肿胀和静脉瓣膜损伤,并可发展为肺栓塞。DVT是血栓形成刺激国车过和溶解血栓的各种保护过程之间的平衡。除了止血和纤溶途径外,炎症过程也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最常见的DVT发生在术后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后骨骺区。根据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创伤程度,最常进行的主要矫形外科手术也常常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为三组:全髋关节置换术(TA)组、半髋关节置换术(HA)组和内固定术(ORIF)组。作者通过促血栓形成生物标志物和抗血栓形成生物标志物的动态表达,以分析重大骨科手术中髋、膝关节间骺松质损伤程度对深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

作者将69名受试者分成3组,23名接受全关节置换术(TA), 22名接受半关节置换术(HA), 24名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且所有患者均未进行血栓预防治疗。然后,分别于术前、术后72 h、术后144 h采集血样,检测与止血有关的促血栓形成生物标志物(I型胶原、IV型胶原、组织因子、p-选择素)和抗血栓形成生物标志物(一氧化氮)。术后发现18例患者患有DVT,其中TA组10例(43.5%),HA组5例(22.7%),ORIF组3例(12.5%)。TA组发生DVT的风险是ORIF组的3.5倍,HA组是ORIF组的2.1倍。

作者测定生物标志物发现,通过创伤程度和DVT发生率的比较,发现COL-1和NO参与最显著,其中NO水平变化与创伤程度相一致。术后72h,COL-1与NO水平和DVT发生率具有相关性。COL-1是促血栓形成的起始物,NO是抗血栓形成的,然后根据主要骨科手术中髋关节和膝关节后骺松质骨的创伤程度和DVT形成程度,作者考虑将COL-1/NO比率进行动态比较。但是在动力学上,TA组、HA组和ORIF组差异不显著。

髋、膝关节间骺松质损伤程度会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其病理机制包括促血栓形成的COL-1生物标志物的增加和抗血栓形成的NO的增加。估计术后72小时是一个有用的时间来检查这些生物标志物,以帮助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然而,Ⅳ型胶原、TF和Ps等促血栓形成生物标志物的参与尚未得到证实。

云克隆心血管疾病相关产品

心血管系统是以心脏以及血管系统为主体,构成运输血液的系统,心血管活动能在机体的神经和体液调解下,改变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协调各器官组织之间的血流分配,以满足各器官组织对血流量的需要。心脏和血管的形成、发育以及对损伤的修复、衰老都受多个系统公共调节,一旦这些调节系统出现混乱,势必会造成心脏和血管细胞代谢紊乱,造成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云克隆可提供181个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的蛋白、抗体以及ELISA试剂盒产品,广泛的应用于人、小鼠、大鼠、猪、羊等多个物种的检测。截至目前,使用云克隆心血管疾病相关产品发表文献已超过18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