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红素新发现:一种基于代谢产物的抗疟疾机制

    黄疸是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疟疾的常见表现,它是由循环胆红素的积累引起的。近期,国际研究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Metabolite-BasedResistanceMechanismAgainstMalaria”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未结合胆红素通过靶向红细胞中疟原虫线粒体、抑制嘧啶合成和干扰疟原虫血红素结晶(hemozoin,Hz),形成代谢防御机制。这一发现表明黄疸可能是一种对疟原虫感染的代谢反应,能够限制疟疾的严重程度。该研究为抗疟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基于胆红素的作用机制,有望开发出新一代抗疟药物,通过增强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来对抗疟......

    查看详情
  • 缺铁导致小鼠胚胎雄性向雌性的性别逆转

    亚铁离子(Fe²⁺)对所有真核细胞都至关重要,参与各种氧化还原酶反应,包括DNA和蛋白质的去甲基化,但Fe²⁺在性别决定过程中的影响尚未可知。2025年5月,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aternal iron deficiency causes male-tofemale sex reversal in mouse embryos”的文章,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母体缺铁(无论是药物诱导还是膳食导致)会损害小鼠胚胎性腺体细胞中铁依赖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3A)的活性,抑制组蛋白H3K9me2去甲基化作用和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表达,最终引发部分雄性(XY)胚胎向雌性的性别逆转。研究......

    查看详情
  • JAK家族解码:肿瘤中的关键枢纽与潜在靶点

    1. JAK家族简介Janus激酶(JAK)是一种细胞内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过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转导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Janus这个名字来源于拥有2张面孔的罗马神Janus,因为JAK具有两个相似的磷酸转移结构域,其中一个显示激酶酶活性,而另一个基序在反馈回路中负调控前者的激酶活性。1.1 JAK家族结构JAK家族由JAK1、JAK2、JAK3和酪氨酸激酶2(TYK2)四个成员组成,是具有约1100个氨基酸残基的大型胞内酶。从氨基末端到羧基末端,这些蛋白质分为四个功能域:氨基端的FERM结构域(介导与细胞因子受体的Box1/Box2基......

    查看详情
  • Nature揭秘溶酶体铁的激活触发癌细胞铁死亡

    铁可催化生物膜中脂质的氧化反应,进而诱发铁死亡。明确这一化学反应在细胞内的发生位点,将有助于设计针对不同疾病状态下诱导或抑制铁死亡的药物。本研究发现,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Lip-1)通过灭活溶酶体铁发挥保护作用。基于此,该研究设计了双功能化合物芬托霉素(fentomycin):该分子既能靶向质膜磷脂,又能在内吞后激活溶酶体铁,促进磷脂氧化降解并诱发铁死亡。fentomycin可有效杀伤原发性肉瘤和胰腺导管腺癌细胞,其作为脂解靶向嵌合体,能选择性靶向富含铁的CD44高表达细胞亚群——该亚群与转移性疾病和耐药性密切......

    查看详情
  • 肿瘤免疫抑制开关——肿瘤来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治疗对炎症性(T细胞富集)肿瘤有效,然而多数患者肿瘤为非炎症性(T细胞缺乏),ICB治疗效果不好。非炎症性肿瘤的肿瘤微环境(TME)富含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等,它们阻碍T细胞的启动、激活和归巢关键过程,以促进抗肿瘤免疫,但其机制尚不明确。2025年4月25日,有研究团队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Tumor-derived erythropoietin acts as an immunosuppressive switch in cancer immunity”的文章,该文章表明肿瘤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决定了肿瘤的免疫类型。肿瘤......

    查看详情
  • ALDH7A1抗铁死亡新机制:膜NADH生成与FSP1调控

    铁死亡是一种由铁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介导的细胞死亡形式。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通过生成抗氧化剂来抵御这种死亡,这一过程需要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作为辅因子。NADH通过在酶反应中充当辅因子参与各种细胞事件。目前已知的NADH作用涉及其可溶性形式,但NADH是否以显著水平存在于细胞膜上以及膜NADH可能起什么作用尚未得到研究。2025年4月14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ALDH7A1 protects against ferroptosis by generating membrane NADH and regulating FSP1”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通过揭示......

    查看详情
  • 红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新发现——NLRP3介导的血影蛋白依赖性细胞死亡

    补体介导的成熟红细胞(RBCs)裂解会引发严重的溶血疾病。近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Red blood cells undergo lytic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volving NLRP3”的文章。本研究结果表明,补体激活可介导成熟红细胞中NLRP3-ASC-caspase-8复合物的组装,导致β-血影蛋白的水解以及细胞骨架完整性的破坏。从而诱导红细胞发生连续的形态变化,并导致溶血。图1. 抑制NLRP3信号传导可减少补体诱导的红细胞程序性死亡(图片源自《Cell》)研究者首先收集了纯化的成熟人红细胞,并基于ABO血型激活补体建立了体外......

    查看详情
  • 基于水凝胶血栓炎症芯片模型,监测血栓溶解过程

    血栓和炎症之间的关联,称为血栓炎症,是广泛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的组成部分,包括败血症、先兆子痫、严重创伤、严重烧伤和镰状细胞病。过去几十年,虽然临床上对血栓炎症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在血栓炎症中微血管闭塞和血栓形成的解决方案仍然知之甚少。2025年4月,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linically relevant clot resolution via a thromboinflammation-on-a-chip”的文章,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构建了一种基于水凝胶的血栓炎症芯片模型,用于模拟微血管血栓炎症并监测血块溶解过程,为研究血栓炎症性血块溶解机制和药物研发提供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