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
文献导读
2021年5月21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向光大教授及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Myeloid-derived growth factor inhibits inflflammation and alleviates endothelial injury and atherosclerosis in mice”的文章。
研究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常发于老年人,不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影响,而且增加了他们的死亡率。炎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原因,这种炎症过程会加剧病变。因此,如何实现抗炎疗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发现骨髓衍生生长因子(myeloid-derived growth factor,MYDGF)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并推测其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
首先,作者发现MYDGF可能与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小鼠的炎症反应增加,这可能表明MYDGF和炎症有关。作者构建了骨髓特异性MYDGF敲除小鼠,发现MYDGF的表达在小鼠骨髓中完全被敲除,在肝和白细胞中呈现低丰度。之后,作者发现敲除小鼠的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内皮完整性降低。敲除小鼠的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 IL-6)和黏附因子(VCAM-1,ICAM-1和E-selectin)水平上升,脂质代谢能力和体重下降。这些都表明髓系细胞特异性MYDGF缺失与内皮损伤和炎症有关。
之后,作者通过构建骨髓特异性MYDGF敲除小鼠,并与ApoE基因敲除小鼠(AKO)杂交,构建MYDGF/ ApoE双基因敲除小鼠(DKO),进行高胆固醇饮食3个月。结果发现MYDGF缺乏可以加剧小鼠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内皮舒张功能受伤、内皮细胞凋亡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作者想要了解MYDGF敲除小鼠的MYDGF修复后的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于是,在确定了内皮细胞上存在MYDGF受体后,作者构建了骨髓嵌合小鼠,通过骨髓原位注射腺相关病毒(AAV)和骨髓移植技术2种方法恢复循环MYDGF水平。实验结果显示,恢复循环MYDGF可以减轻小鼠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减少炎性因子和黏附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内皮细胞凋亡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者通过构建骨髓特异性超量表达MYDGF小鼠再次对MYDGF的功能进行验证,发现小鼠的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反应均减缓。此外,骨髓来源的MYDGF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反应,减轻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白细胞归位和巨噬细胞积聚。
为了检测MYDGF对内皮细胞的直接作用,作者使用重组MYDGF蛋白(rMYDGF)进行实验,并使用棕榈酸进行动脉粥样硬化体外诱导。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rMYDGF处理可减少内皮细胞凋亡,降低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bax),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内皮细胞通透性、炎性因子和黏附因子的表达。综上所述,MYDGF可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减少凋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此外,MYDGF还可减少局势细胞的迁移。
最后,作者对MYDGF对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做了探究。发现其机制与MAP4K4/NF-κB信号通路有关。NF-κB信号通路受c-Jun N-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因子卡帕激酶抑制剂β (IKKβ)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 (MAP4K4)调控。敲除MYDGF小鼠的MAECs中MAP4K4表达增加,而其他磷酸化蛋白不受影响,这表明MAP4K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进一步地,作者证实了MAP4K4/NF-κB信号在MYDGF对内皮的促进作用中是必要的,而且对MYDGF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到的保护作用至关重要。总之,这些结果提示该研究在未来的临床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MYDGF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预防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新型药物。
云克隆心血管疾病相关产品
心血管系统是以心脏以及血管系统为主体,构成运输血液的系统,心血管活动能在机体的神经和体液调解下,改变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协调各器官组织之间的血流分配,以满足各器官组织对血流量的需要。心脏和血管的形成、发育以及对损伤的修复、衰老都受多个系统公共调节,一旦这些调节系统出现混乱,势必会造成心脏和血管细胞代谢紊乱,造成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云克隆可提供181个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的蛋白、抗体以及ELISA试剂盒产品,广泛的应用于人、小鼠、大鼠、猪、羊等多个物种的检测。截至目前,使用云克隆心血管疾病相关产品发表文献已超过2,0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