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源性IL-23促进口腔黏膜免疫病理
黏膜组织时刻暴露于各种环境刺激之中,其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微调控是维持组织稳态的关键。在黏膜表面,上皮细胞提供结构屏障和免疫防御系统,如果上皮细胞反应失调,可导致疾病发生。目前屏障上皮细胞在感染、炎症和/或病原体扩张状态下,免疫反应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2024年4月,《Cell immunit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pithelial-derived interleukin-23 promotes oral mucosal immunopathology”的文章,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上皮源性白介素-23(IL-23)是口腔黏膜疾病牙周炎的致病触发因子,在机制上,牙周炎微生物组的鞭毛微生物以Toll样受体5(TLR5)受体依赖的方式诱导上皮IL-23表达。
研究者对健康人(HC),严重慢性牙周炎(CP)和白细胞粘附缺陷1型(LAD1)牙周炎患者的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比较,RNA-seq主成分分析(PCA)揭示了CP、LAD1和HC存在差异。与HC相比,LAD1组中与中性粒细胞趋化性、IL-23产生和IL-17信号传导相关的炎症途径基因表达上调,如IL-23A、IL-17A、IL-17F、CXCL1和CSF3。原位杂交结果显示,IL-23A mRNA在CP和LAD1患者的牙龈组织上皮和上皮下区域均有表达,在HC中未检测到表达。HC和LAD1患者的牙龈组织单细胞测序显示上皮细胞内IL-23A表达,LAD1的表达高于HC。IL-23A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在CP和LAD1组织中,IL-23A在牙缝上皮细胞区域均有表达。总的来说,这些数据表明IL-23A在CP和LAD1牙周炎的牙缝上皮区域表达。(见图1)
研究者在牙周炎(LIP)模型中,发现Il23a- /-小鼠在疾病诱导后可防止牙周骨破坏和降低Il17a的表达量,Il6-/-和Il1r1-/-小鼠不能防止牙周骨丢失。在诱导LIP 24小时后,Il23a在造血(CD45+)和非造血(CD45-)细胞中的表达上调。在CD45+划分中,IL-23A+细胞大多数是髓系(CD11b+)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CD45+ CD11b+CD11clow-med Ly6G-Ly6Clow-highSSClow)。在CD45-划分的上皮细胞(EPCAM+)、内皮细胞(CD31+)和成纤维细胞(CD90+)发现,Il23a仅在上皮细胞LIP诱导后显著上调。IL-23A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LIP后24小时口腔上皮内IL-23A阳性染色显著增加。总的来说,这些数据揭示了实验性牙周炎中上皮IL-23A的上调,与人类常见病和遗传性疾病的观察结果一致。(见图2)
为了确定非造血细胞来源的IL-23A介导实验性牙周炎的病理。研究者通过对CD45.2 B6和先天性CD45.1小鼠进行骨髓移植(BMT),确定牙龈组织造血细胞。研究人员用Il23a+/+和Il23a-/-小鼠培养BM嵌合小鼠,发现将Il23a+/+ BM移植到Il23a-/-受体小鼠中,可以显著防止牙周骨流失。接着研究了牙周炎中IL-23的诱导机制。将小鼠置于广谱抗生素(ABX)方案(多利培南、万古霉素和新霉素)中培养2周后用LIP处理2、24和120小时,发现ABX处理减少了微生物数量,与正常对照相比,ABX处理小鼠对牙周骨破坏具有保护作用,ABX处理降低了LIP后口腔黏膜组织中Il23a和Il12b的表达。在实验模型的后期时间点,Il23a表达的减少导致Il17a的减少,这与IL-23作为IL- 17相关反应的上游触发器的作用一致。(见图3)
研究人员从小鼠口腔组织中分离出原代上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口腔上皮细胞用LIP微生物组处理后可诱导IL23a和IL12b表达上调,导致IL-23(p19/p40)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的产生。口腔上皮细胞用TLR4的配体LPS和TLR5的配体鞭毛蛋白处理后会导致IL23a mRNA表达上调,并在培养上清中产生IL-23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TLR5-/-小鼠口腔上皮细胞中的Il23a表达降低,表明疾病微生物组中的TLR5配体促进IL-23的上调。为了确定LIP疾病微生物组中可能与IL-23触发有关的潜在候选微生物,研究者进行16S rRNA测序,表明铜绿假单胞菌是丰富种类中唯一的革兰氏阴性和鞭毛微生物,用抗生素处理时可降低LIP诱导的牙周炎处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见图4)
通过对健康、CP患者和LAD1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研究者在LAD1 和 CP患者中发现多种革兰氏阴性和/或活动菌种,包括革兰氏阴性牙周病原体牙龈卟啉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在LAD1微生物组中富集超过100倍。UniRef90基因簇的分析显示,与HC相比,LAD1和CP的牙周炎群落明显不同,鞭毛相关基因的多样性更高,LAD1和CP中常见和独特的鞭毛相关基因均上调。总的来说,通过16S rRNA和宏基因组测序方法,研究者确定了CP和LAD1牙周炎中牙周炎相关微生物组中存在的可移动物种。荧光原位杂交(FISH)也证实了LAD1相关鞭毛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这些数据说明铜绿假单胞菌是牙周炎实验的微生物候选者。(见图5)
研究人员发现与假单胞菌LPS相比,鞭毛假单胞菌显著促进IL-23A、IL-12B和IL-23异源二聚体表达量上调。沙门氏菌和鞭毛假单胞菌均诱导MAPK信号通路(p-JNK、p-ERK1/2和p-p38)的激活以及NF-kB p65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从细胞质转运到细胞核。鞭毛素诱导的IL-23A mRNA表达在p38抑制剂的存在下被抑制,但JNK或ERK1/2途径的抑制剂不被抑制。这些结果表明鞭毛蛋白通过典型的TLR5信号通路触发IL- 23A表达。(见图6)
为了确定IL-23A在疾病中是否在上皮内差异表达,研究者对已发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肺综合细胞图谱的分析显示,IL-23A在健康人群中多个肺上皮亚群中表达,在肺癌的恶性细胞中表达增加。在COVID-19感染的情况下,在多个肺上皮亚群中也检测到IL-23A。在克罗恩病中,观察到IL-23A在特定上皮亚群中的表达与健康相比有所增加。在银屑病中,与健康组相比,上皮细胞内IL-23A的表达增加。这些分析的结果表明上皮IL-23在不同屏障部位的稳态免疫和炎症疾病中具有更广泛的作用。(见图7)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说明鞭毛性牙周炎相关微生物群(如铜绿假单胞菌)以TLR5依赖的方式触发口腔上皮细胞中IL-23的上调,揭示了上皮来源的IL-23在口腔黏膜疾病触发中的作用。
云克隆开发了上述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指标的蛋白、抗体、ELISA试剂盒等产品以助力相关研究,部分指标节选如下,供参考:
指标名 | 核心货号 | 指标名 | 核心货号 |
IL23a | A384 | PECAM1 | A363 |
CK 19 | B239 | NFkB | B824 |
CD45 | B030 | IgG | A544 |
CD11b | B685 | ACTB | B340 |
CD11c | B159 | EPCAM | B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