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正亦邪的传统中药雷公藤
雷公藤是卫矛科雷公藤属藤本灌木,又名黄腾、 黄腊藤、 菜虫药、 红药等。雷公藤的主要两种有效成分为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和雷公藤红素(celastrol),被证实具有抗菌杀虫,消炎,免疫抑制,调控血管新生,抗肿瘤的功效,并在类风湿关节炎、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银屑病以及斑秃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但是雷公藤也具有令人望而生畏毒副作用,会影响肠胃道、神经系统、生殖功能,心血管系统以及肝肾功能,严重时还会导致中毒。对于这个天使和魔鬼的集合体,用药需要格外小心,不能直接服用,且在服药期间,需要定......
-
难以置信!这些细菌能帮助伤口修复。
免疫系统是健康的强大的守护者,在机体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能够起到保护和促进修复的功能。在我们的皮肤上,住着一群可爱共生微生物群,形成了天然的屏障组织,并能介导免疫反应,保护和维持组织完整性。最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博士后研究员Yasmine Belkaid通过研究共生特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发现了共生微生物可从三个方面参与宿主免疫。共生微生物的非经典免疫 共生微生物可以产生大量的蛋白质量,但是只有少数由共生特异性T细胞识别。研究发现共生特异性CD8+T细胞可有非经典MHC1b分子H2-M3提呈含fMet的肽,说明fMet肽是一种典型的......
-
IgM和IgG,傻傻分不清楚
为什么有些传染病得过一次就终身免疫?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预防传染病?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近期百度最多的问题就是IgM和IgG都是神马?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试试能不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吧!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大家族成员众多,根据其分子结构和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将其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如图1所示),其中最为常见的是IgM和IgG:图1:免疫球蛋白分类首先我们来介绍下免疫球蛋白,IgM。在被病原感染后,机体......
-
毒奶粉事件后的阴影
2020年5月,再现“假奶粉”导致大头娃娃事件,表现为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说起“大头娃娃”,不禁让我们联想到2008年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事故的起因是很多宝宝因食用了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而患上肾结石、肾衰竭等疾病,还有大头宝宝的出现,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显著超标。奶粉中含有过量的三聚氰胺。那么,无良商家为什么会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呢?主要是三聚氰胺能冒充蛋白质,质检部门主要通过凯氏定氮法——就是测出奶中的含氮量检测......
-
20%的人类肿瘤源于病毒感染,我们该如何积极应对?
我们知道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发烧、咳嗽、出痘、拉肚子,但是另外一种更严重的后果可能了解的人并不多,那就是导致癌症。据估算,20%的人类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关。20%是怎样一个概念?我们从下面的数量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恶性肿瘤(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并可能在未来十年内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第一大死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新增癌症病例为1810万,死亡人数960万。1.哪些病毒导致什么癌症?我们通过下面的表格进行一个直观的展示:病毒名称癌症名称Epstein-Barr病毒(EBV)鼻咽癌、淋巴癌......
-
哪些病毒病能被根除
从地球生命的维度来讲,病毒已存在并进化了数十亿年,而作为其宿主之一的人类才出现数百万年。作为一个严格意义的胞内寄生体,病毒离开宿主不能独活,所以病毒如果有思想,肯定不希望一类宿主全部挂掉。但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总想代表月亮消灭它。那么,对于病毒引起的疾病,有可能根除么?1.如何根除一种病毒病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说,一般靠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来消除一种病毒导致的疾病。判定一类病毒病可否世界性灭亡,有两个比较基本的先决条件——1.病毒的感染过程只发生在单一的宿主体内;2.感染或免疫接种能使宿主获得终生免疫。......
-
云克隆产品助力II型心肾综合征研究
II型心肾综合征(Type II cardiorenal syndrome,CRSII)属于心肾综合征最为严重的一种,是由慢性心脏功能不全导致肾损伤或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的预后。目前对CRSII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由于其发生率高、预后差,对其发生机制所知甚少,加之缺乏针对性强的有效措施,目前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南方医科大学器官衰竭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侯凡凡院士及其团队,在II型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将其研究成果“Wnt/β......
-
靶向消除衰老β细胞竟能预防1型糖尿病?
提到1型糖尿病,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对生产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进行攻击,导致胰岛不能生成足够的胰岛素。然而,科学家们并没有找到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开始对胰岛细胞的攻击。近日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员发现,胰岛细胞中存在的“破坏份子”可能是引发免疫系统攻击的重要原因。UCSF糖尿病中心的科研团队通过小鼠模型对1型糖尿病的早期起因进行研究,发现在免疫系统开始攻击胰岛细胞之前,胰岛中的有些β细胞表现出“分泌衰老”(......